海外參訪@上海
上海,一個融合歷史美感與年輕活力的城市。
自幼,我便對上海這個城市充滿著嚮往,嚮往她外灘那異國建築櫛比鱗次之美,嚮往那書中、畫中見過的優雅街景,也嚮往她身為國際城市的大氣。依稀記得,那年我還小,剛去過上海旅遊的家父,對著熱愛建築的我鉅細靡遺地談著那裡的一切,對上海深深著迷的我,暗暗向自己發了誓──等我長大、有錢了,也要一睹上海迷人的丰采。念了中學,看著地理課的簡報上的東方明珠電視塔、萬國建築博覽之勝景,更加深了我對這個城市的好奇與喜愛。再加上學姊和友校海外學習回來後的經驗分享,使得此次參訪之於我,可說是隱含了圓夢的成分。
於是,真的到了上海,卻有種不切實際、夢一般的感受。
黃浦江的遊船上,晚風徐徐拂過我耳際,舉目所見,是兩岸建築風格的強烈對比,再再的驚嘆之餘,更有目不暇給之感。一棟棟風格獨特的建築,或者華美、或者簡約,映入眼簾的剎那,總令人捨不得眨眼,想極盡所能地將她們的姿態寫入腦海;離開視線之時,更是滿滿的不捨,希望時間就此凍結,甚至,羨慕起上海人,能夠無止境的享受這萬國建築、現代摩天大廈競相爭豔的勝景。尤其就在遊船駛離外灘的某個的片刻,我的視野和地理課本上的某張圖片,實實在在地疊合了──我記得那鐘樓的位置、那一棟棟異國建築的模樣,如今我親眼見到了,受到建築之美的震懾,更有無來由的感動湧上心頭。外灘的建築景觀之所以突出於其他城市,想是由於她保存了那獨特的歷史背景。西畔的老建築懷著濃濃的異國風情,和東畔象徵著經濟繁榮與現代化的新建高樓,隔著河畔交相輝映,猶似沉穩年老的父親慈愛地凝視著正發憤圖強的兒子。同時,兩岸建築迥異的風格,建構了使城市的過去和未來並存綻放的意象,深厚了城市的人文美感。
從環球金融大廈頂端的觀光天閣向下遠眺,城市景觀盡收眼底。倚著觀景台的欄杆,察覺夕陽早已為整個上海市糝上了金粉。柔和的光線中,我帶著調侃戲謔的心情俯視金茂大廈、東方明珠,享受難得的鳥瞰視角,以及高度上的超越快感。至於都市全景之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眾多樓房之間神奇的相似度──都市計畫造成某些區域整齊排列著大量一模一樣的房屋,或是一整片高度各異、各成社區,卻擁有相同款式屋頂的大樓,雷同得有些詭異。或許房屋的雷同,能為城市增添整齊的美感,缺因此犧牲了建築藝術的多樣性、犧牲了自由發揮的空間,為城市景觀蒙上了缺乏民主的陰影。
欣賞建築之美雖非此行主要目的,卻確實地為我增添了不少樂趣。無論是中華藝術宮、月亮船、自然博物館等呈現創新元素的展場,或是豫園、田子坊、新天地等富具懷舊風情之處,對我來說都散發著令人無法抗拒的魅力,讓我恨不得多望她們幾眼,把她們的姿態烙印在心頭,日後還能時時回味呢。若是撇去這些美得令人屏息得觀光景點不談,我們參訪得華師大二附中,其主體建築使用了能夠為建築帶來命力的流線型,佐以成功的綠化,營造了自然而充滿朝氣的學習環境。無論復旦附中或是華二,都擁有充足的校地和條件,能夠進行充分的綠化,並且適當地保留建物之間的喘息空間。談到綠化,復旦附中操場美麗的草皮美得令人驚艷;漫步在華二校園中,欣賞水池邊的垂柳隨著輕風起舞,便不自覺地羨慕起擁有如此愜意生活環境的該校師生;反觀敝校──或許是經費問題,或許是校地問題,但當校方將至善樓三樓平台的地面「漆成綠色」,而非鋪設草皮時,我們似乎也隱隱明白了什麼。
在這短暫的三天入班上課中,我所學到的,絕對遠遠超乎原先的想像。
見到學伴之前,我非常緊張,也有許多錯誤的想法和多餘的憂慮。但那一切卻都在學伴友善的招呼和溫暖的笑容之中,消失得無影無蹤。那些一塊兒聊天、笑鬧的歡樂回憶,絕對是永生難忘的。這數天的過程中有著太多太多的感動,妳們的笑容、聲音,和許多體貼的舉動等等,在我腦海中猶如無數相片、音檔和視訊存了檔,深刻而無法抹滅。任何多餘的言語實在都難以表達我深沉的感激,太多感悟湧進心頭,混雜著隱藏內心深處的想念,然而再多的情感到了雙手與鍵盤,也不過化作一句:真的很謝謝妳們!
提到交流,不得不談談他們的課程!從學校課堂來說,各科的進度和我們各有快慢,但上課的方式和方向就有很大的不同。若以英文課為例,相對於我們注重在文章的細節文法、重要單字片語的講解、什麼常考等等,他們顯然更注重於學生能力的培養。在他們的課堂中,往往鼓勵學生發言,讓學生能實際用英語討論,練習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許是臺灣整體風氣使然,我們的課堂中可能很容易學到如何有技巧地閱讀、如何考高分,卻不見得能夠培養扎實的英語口說等應用能力。至於國文課,更讓我深有體悟──號稱思想自由開放的臺灣,中學生課本「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內容只有儒家四書,而上海學生讀的古文教材卻納入了各家思想,真是無限感慨。真心希望能我們有所改革,讓未來的台灣學生能靈活地運用各家思想,面對將來各式各樣的人生問題。畢竟,沒有任何一家思想會是萬能的,我們不該有一面倒的追隨。
提到他們的學制更是特別有感覺。臺灣這幾年教育改革吵得兇,各式意見駁雜充斥。看到上海學生現今採用的「三加三」(必修三主科,加上選修三副科),羨慕至極。在三加三的學制中,選修科可以直接選擇有興趣的大學科系會參考的高考科目,因此,絕對會和未來的學習有很大的相關性,也更有可能符合興趣。其中,不選的科目就成了空堂,可以很自由的安排時間;有些科目只要畢業考及格便可高枕無憂,免去為了升學而念的痛苦;有些科目只考到高二,高二就能把那科的高考「考掉」。反觀臺灣,許多學生為了學測成績著想,成了「假三類」,修了許多沒有興趣、純粹為了升學而修的科目,而我也是其中一員;所有的課堂都是全班一起上,沒有選擇的自由和空間,更別說興趣所在了;到了高三上,由於學測只考高一高二,不少人是放棄高三課程以準備學測,即使學測錄取了理想志願,由於高三沒有打好扎實基礎,念了大學也容易銜接困難,嗚呼哀哉!
另外,「住校」也是令我羨慕的一點。通勤時間,對於喜歡把時間填滿的我來說,往往造成許多時間上的壓力與浪費。當我在國圖自習到十點,隔天又七點到校時,之間的九小時中就有近兩小時耗費在通勤上,甚為可惜。而其他同學,也有許多忙社團、忙補習而晚歸的,我絕不是特例。這時,如果能夠和他們一樣,高一強制住校,不但免去通勤之苦,更能夠提早學習生活獨立自主、和同學培養感情,或許也會改善幾乎人人補習的不自然現象吧。
走進魯迅故居,便彷彿走回了過去,走回了魯迅先生逝世的剎那。
隨著桌上靜止的時鐘,隨著瀰漫整個空間的陳年氣味,一景一物早已超越「懷舊」,晉升為了時空的轉換。注視著魯迅先生當年構思、冥想的躺椅,魯迅先生彷彿就真的這麼靜靜地斜躺在面前,眉頭深鎖,左手輕輕托著下巴,思索著從何下筆,而深深一嘆,更為著社會亂象、民間疾苦感到憂心不已。第一次如此接近魯迅先生,腦中不禁浮現那一部部作品中隱含的血淚,便不自覺地──和魯迅先生一起──沉浸在思緒中了。
還記得旅程結束前一天,我們有幸進入辰山植物園。
原先對植物園的想像停留在台北植物園,並不抱太大期待。沒想到,辰山植物園卻是個令人驚嘆的地方。園區內豐富的景觀和場館,使得對植物喜好程度不同的人,個個得到滿足──對於熱愛植物的人來說,辰山植物園自然是天堂;即使對植物沒什麼興趣,也能藉由欣賞辰山植物園內優美的景觀和舒適的環境放鬆身心,得到心靈的昇華。
這次旅程,有著戲劇性的事情發生。
班上如此,社團亦然。所幸最終都能化險為夷,實是幸運。第一次和同學出遊,同儕間的互動,自然讓我深有體悟。無論是哪個面向,在更深入地認識別人的過程中,似乎也鏡像似地,進一步看清了自己。或許參訪途中,笑聲夾雜了淚滴,這一步步走來卻都將成為回憶。我感謝我擁有妳們這些朋友。哪天我老了,變成老婆婆了,回憶起當年的海外參訪,或許再也不起來當年究竟起了什麼衝突,但想起那幾個彼此真心相待的朋友,想起那些能毫無牽掛地吐露心聲的夜晚,或許還是會不自覺地笑起來,笑我們的年少輕狂。
學伴感言
【復旦大學附屬中學 高二一班 李语佳】
对于我们而言,北一女的小伙伴们是第一批来到我们班交流的。这几天,大家都很兴奋,能够和台北的小伙伴交流是件很有意义,也很好玩的事情。唯一的可惜之处就是你们只停留了,两天,还是上午课最多的两天,不然的话我们可以带你们去吃小笼包什么的【上海四小吃大金刚】以后有机会的话欢迎再来哦(。・ω・。)ノ♡
【復旦大學附屬中學 高二一班 流暢】
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天時間,但我們與學伴之間都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帶領他們參觀校舍、一同在食堂用餐,他們也旁聽了我們的課程。在溝通交流中,我們對雙方的地域文化、學術環境、校園活動有了許多了解,感受到了台灣同學的熱情(因為她送了我們小點心^_^)
【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 高二十班 王清越】
我觉得你!超可爱的!而且你告诉了我很多关于你们学校的事情让我了解了很多关于台湾的学校的信息!本来我就超级好奇的!果然还是觉得你人好可爱!!啊啊我词穷了唔啊啊啊啊啊!(如果哪里有说得比较失礼的地方唔哇哇哇很抱歉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