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夏令營@北京
2015年航天科技夏令營@北京。
原諒我的隨性--我向來不是個很會寫心得的人(所以會寫心得的人,對我來說都是值得崇拜的生物(?))。而這些,又僅僅是憑著我狹小的視野和淺薄的見識,分享的一些感悟罷了。就跟每個普通人一樣,為了再一次回味旅程中的點點滴滴,我以事件為主,時間為輔,串起這次旅程的所見所聞。
Jul 19, 15 18:35 CA186 抵達北京。
北京對我來說,是十分陌生的城市。雖然耳熟能詳,亦是心之所嚮,卻總覺得隔著一層神秘面紗。論歷史文化、論科技發展、論法規論政治論教育......,無一是我能肯定自己清楚的。帶著些微的徬徨,但有更多的興奮與求知慾,我踏進這個充滿未知的都市,開始了這七天六夜的旅程。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
中華航太博物館
錢學森青少年航太科學院
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會展中心
中國科學搖桿與數字地球研究所
兩天的時間可以有多少的學習?這兩天可說是我從小到大「新思考獲得最密集」的兩天。一是參觀了許多機構和展廳,透過導覽員清楚而熟練的講解,習得了海量與航天有關的知識,驚嘆之餘,也認識了自己的不足;二是透過各式各樣令人印象深刻的體驗,擁有了不少不可抹滅的特別回憶;三是透過和台灣、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五個地方來的同學們互動,除了對彼此的文化有進一步的瞭解,對自己的身分與文化也有了更深的體認和認同。
旅程之前,我對太空的理解大多來自課本、科普讀物、科教館與科博館等等,再多一些,也不過是行前念的知識競賽題庫罷了。但這些,都沒有實地走訪航太城來得震撼。當書本上的火箭真真切切呈現在眼前,我一面悉聽導覽員講解,一面欣喜地用每個角度欣賞它,想像它升空時的雄偉,讚嘆它先進的技術,對於北京航天科技如此進步、發展如此神速,同為炎黃子孫的我們也覺得與有榮焉;通過層層考驗而返回地面的返回艙躺在面前,多像凱旋歸來的戰士,身上燒灼的痕跡是榮譽的象徵,不起眼的外表蘊含了多少在太空旅行
的故事,體現了「創人類航天文明,鑄民族科技豐碑」之精神,又是多少科學家共同努力而成的心血結晶,是如此地令人敬佩;再看到那外表閃爍著金光銀光的各式衛星,儘管對內部結構不甚了解,憑其功能便能想見其中的高科技,而理解它們的豐功偉業及故事後,更是對研發出它的科學家們感到欽佩不已,心中也多了許多對於利用科學技術為人類生活帶來正面影響的嚮往。
不能不提讓人意猶未盡的體驗課程,從各式失重體驗、模型火箭組裝、發射模型火箭,到甚至模擬真實火箭發射等等,從實作中學習,真的非常有趣。第一次感受失重,面對大型失重機械雖然難免畏懼,卻仍以嘗試的心態自告奮勇,也算是對自己的挑戰。原先還苦苦哀求操作員簡短機械運作時間,聽操作員說會意猶未竟還不甚相信。直到失重機械結束運作的剎那,突然很想賴在上面再玩個幾回呢。畢竟,人生難得幾回失重!(鄧麗君〈何日君再來〉:人生難得幾回醉)。模型火箭的組裝與發射之於我,也是第一次。雖然手頗笨拙,而且因為過度興奮而時常在狀況外,但經過隊友們的幫助與指教,終於還是成功組裝了,真的很感謝熱心的隊友們!也很感謝隊友們讓我使用每隊五人的發射名額--起初很擔心自己的火箭無法成功發射,但在放入火藥、插上安全栓、倒數、按下發射紐的過程中,興奮之情真是難以言喻。再看著自己組裝出來的火箭模型在一秒內飛上一百米的高空後,被風帶到更遠的地方去,除了發射成功的滿滿成就感,內心也充滿了希望與喜悅的正向力量。模擬真實火箭發射也是非常難得的經驗--這絕對是台灣的相關單位看不到的大型教學設施!台灣雖然也致力於青少年科普教育,但即使是最具權威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也幾乎沒有這樣規模的成套機具供喜愛科學的青少年體驗。感謝隊友們的支持與協助,我有幸以搶答的方式成為十九人體驗名額中的一員。模擬過程中我擔任北京控制台的角色,保持全神貫注地監視各個畫面,依流程發號施令,再聽著各個機台輪番回報著「某某測驗準備」、「某某測驗開始」、「某某測驗成功」等語句,感受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與效能,到了火箭成功發射的剎那,某種成就感竟也油然而生。感謝各個相關單位讓我們能夠有這些精彩的體驗,也非常感謝隊友們讓我使用這些有限的名額。
故宮(紫禁城)
天安門廣場
行前很認真地再次詳讀了友校於北京進行海外學習後出版的書籍,再次因為其中深刻的感悟,而對北京又多了一層嚮往。沿路上的車程,透過導遊姊姊精彩的解說北京的歷史與文化,我們對北京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自然更是期待接下來的文化之旅。
「故宮」一詞,對於台北市的學生來說,代表一個精而美、古色古香的博物館;但到了北京,車還在故宮外牆之外,看著雄偉的城牆和美麗的護城河,聽著導遊介紹著正映入眼簾的精巧角樓,便開始開始明白:自己即將受到很大的衝擊。對於喜歡欣賞建築的我來說,故宮無疑是個太過美麗的地方。某些朋友對故宮的印象是「很像真三國無雙的場景」,某些朋友表示「這雄偉壯麗之下不知埋了多少白骨」,而我,踏進故宮中,便受到了難以言喻的震撼。這樣大型的宮殿,是我此生不曾看過,未來可能也不會再看到的。於是我噤聲,一面聽講,一面仔細觀察,盡可能不遺漏建築物的任何細節。取代照片、明信片或紀念品,我希望將自己受到的震撼,偕同這座城的文化之美,一併刻進心裡,再將這難忘而特別的記憶帶回台灣。
在太和殿之前,我想像自己是至高無上的皇帝,在大殿之下接受眾臣的跪拜與齊聲萬歲,感受無限的威武與雄風;也回溯起那如今令人覺得可笑的封建社會,統治者如何為掌握權力而打造出一套宮廷文化體系,卻也無意間造就了這個世界文化遺產。這絕美而雄偉的建物背後,自然藏了許多被勞役者的辛酸血淚,但更吸引我的是在這裡的每個角落發生的歷史--踏在充滿歷史滄桑感的古地磚上,我試圖回到百年之前,試圖捕捉當年那些文武百官的舉手投足,甚至一眨眼、一蹙眉,想像他們為了國家大事憂得茶不思飯不想,或是給名利蒙了心而成天只懂得逢迎諂媚--再想起一千七百多公里外,某些尸位素餐、一嘴官話的政客,不免深深一嘆。顯然,人格為官場的功名利誘所汙染,是不分古今的。
走到滿漢兩文並用的的乾清宮,化身成母儀天下的皇后,眼看妹妹們上演著千百年來一再重演的明爭暗鬥,眼看一次次的選秀斷送了女孩們的青春年華,眼看嬪妃們受寵的享盡榮華富貴、失寵的則成了遊蕩後宮的行屍走肉,哀惋過、嘆息過,最後卻也只能冷眼看過。漫步在小小的御花園裡,我的思緒就這麼沉浸在百年之前。對古裝劇情有獨鍾的我,對於戲中的古典中式建築場景可說是再熟悉不過。但實際走訪故宮帶來的見聞與思考,卻是任何影劇無法取代的。徘徊在宮廷建築之間,我發現,這故宮的歷史還在寫,而我,就和眼前所見的千百個遊客一樣,也已成為故宮歷史的一部分。誰知道,當年是否也曾經有某個宮女太監之類,和我用著一樣的角度端詳乾清門上的華麗雕飾?
居庸關--天下第一雄關也是個充滿歷史感的地方,底下埋了多少白骨更是難以想像。挺瑋、揆紘和我用了僅僅十來分鐘,成為了整個營隊最快爬上居庸關長城的人。我們聊天、唱歌,閒聊著「看到長城這麼高是否就不會想攻打了」之類的玩笑話。實際上,大家心裡自有底--這長城何嘗不代表著農業民族對於維持和平的希望?也有多少草原民族的勇士,不惜萬難遠赴此地,只為了替族人謀求更好的生活環境?以意義論,談判固然能維持最理想的和平,但建築長城卻能讓人民(其實是領導者)更有安全感--畢竟,再多的契約,都是防君子不防小人。作為「防」的象徵,長城背負著屏障外族的重要使命。沒有她,亞洲歷史勢必改寫。
到了戒備森嚴的天安門廣場,為數眾多的公安、武警或者開著警車巡視,或者神情嚴肅地站崗,讓人無法忽視他們的存在。在層層監視之下,平時喜歡肆無忌憚暢談一切政治敏感話題的我們,為了不惹上麻煩,也只好正色起來,說起話更是滿滿的謹慎。歷史課本在我的耳邊低喃,我腳下踩的這塊地方,曾經發生幾場抗爭運動,也不少人在這些運動中犧牲了。這些運動在當年,絕對是人人關注的大事件,當中也絕對有許多憾事至今得不到轉型正義的補償。但,看著紛紛舉起相機歡樂拍照的遊客們,我明白了一件事:這些骯髒的歷史,早已被執政者埋進地底--在森嚴的戒備之下,一切看起來是這樣風平浪靜;而底下的波濤洶湧得到解決,卻可能遙遙無期。或許警備摀住了人民的嘴,或許教材洗刷了人民的腦,但再多的手段、再多的隱瞞,醜陋的歷史真相不會改變。
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科學技術館、首都博物館,是我們以遊覽為目的參觀的三個展館。展館本身就蘊含著建築與室內設計的現代美感,令人驚異;走入館內,我們思考作品背後流露的思想,試圖站在更高處,俯瞰眼前的一切;由於這是與少數當地人接觸的機會之一,我們也默默觀察著其他的參觀者,也是很特別的經驗。
國家博物館中有許多古老的錢幣與瓷器、青銅器等等,但我印象最鮮明的兩個展廳,一個是掛滿毛像的紀念廳,另一個則是抗戰七十周年紀念展。台灣和大陸之間,最受矚目的往往還是政治相關問題。難得來北京走一趟,自然也想看看北京視角中的毛主席和國民黨。
在毛像展廳中,我細細觀察每一幅畫中如何呈現毛主席的英姿,同時也想起台灣學生對於蔣中正的看法--學校的「蔣公銅像」對學生來說,代表一個歷史教訓,代表當年曾經使人民盲目崇拜領導者的政治手段。到了台灣的和平紀念日,銅像更成為學生們惡搞的對象,被貼上、漆上「殺人兇手,何須紀念」等等標語,早已成了個笑話。台灣的政論節目,把大多數執政者批評得一無是處,也使得台灣人對於台灣的政府團隊,大多抱持著負面的印象。由此可見,對現代人來說,政治人物也是會犯錯的血肉之軀,並不特別值得崇拜。滿廳的毛像,或許也逐漸成為見證當年領袖崇拜的文物了。
到了抗戰七十周年紀念展,政治上的微妙關係又再次浮上我心頭。欣賞著以水墨畫呈現的一幅幅抗戰畫面,評估它們含有多少英雄化的成分,我試圖從大陸畫家的視角中得到不同的史觀。民國政府在宣導,請榮民不要前往大陸慶祝抗戰勝利周年--原來抗戰的多是國民政府的軍隊,因此中共慶祝勝利是在搶功勞嗎?這個疑惑,在我看到某幅戰機上鮮明的國民黨黨徽後,便煙消雲散。歷史的真相並沒有被抹滅。或許,此時,帶有立場的已不是畫家,不是博物館,也不是中共政權,而是遠在海外的民國政府。
身為國民軍後裔,陸台兩方的政治問題對我來說特有吸引力。基於不惹是生非,我嘗試從零碎的資訊中找尋任何相關的蛛絲馬跡。然而屏除政治因素,當地人也是我好奇的對象--由於大陸人充斥於台灣觀光區,影響了台人對陸人的觀感,「陸客」一詞在台灣幾乎帶有貶義。雖然不是第一次到大陸,我對於當地人的素質還是很感興趣!
科技館的人潮,大概是台灣科博館的三四倍,其中很多設施也較台灣完備、科技化許多。在我們站立著觀看一部「宇宙的起源」影片時,背後因為人潮而十分擁擠,許多家長讓小朋友坐在肩上看--這樣的情況在故宮各宮殿也十分常見,往往影響到其他的參觀者。我身後有個坐在爸爸身上的小男孩,雙腳不斷地踢著我的背,影片播放過程中也有不顧他人,和小朋友大聲交談的家長。記得導遊燕子姊曾委婉地說過,北京人的素質已經挺高,那些影響別人的多是外地人,而北京人本身也對那些行為不以為然。其實,不說大陸,台灣的科教場館也有不少沒有素質的家長和小朋友,總是存在著一定比例的。事實上,我所見到的北京街道都是乾淨整潔的,路比強調路平專案的台北要平坦漂亮的多,也沒有什麼違停車輛,是個很美、素質頗高的都市呢。
由於晚餐之後大多沒有排定行程,在北京的六夜真是十分精彩。雖然由於帶隊老師聯絡方便等因素,許多晚上是和台灣人一起度過的,卻仍是很美、很難忘的回憶。
我們幾個建中、北一的學生,雖然是透過這次的活動認識的,卻也在短短的相處中更加了解彼此。北京第二晚,(報備過後,)我們幾個便抱著冒險的心態到了地鐵蓮花橋站,望著密密麻麻的北京地鐵路線圖發楞,不知如何是好。此時,救星般地,人稱北京通的建中帶隊江老師路過了,即刻被我們留住並且盤查審問了一番。不下幾分鐘,我們便跟著老師,在前往前門大街的地鐵上了。前門大街看得出來是特別整修過後的街道,規劃十分整齊、現代化,進駐的也都是國內外的知名連鎖店家,看著這些異國品牌進駐北京後都中化起來,真是有趣得可愛。
雖然逛的時間不多,大街走到一半就趕著地鐵末班車回去了,但還是個很特別的體驗--光搭地鐵就很特別。台北捷運非常嚴格規定車上不能飲食,電扶梯也有右立左行的習慣,這兩件事是北京地鐵看不到的,相較之下我自然月是故鄉圓地比較喜歡台北捷運。論裝置藝術、室內設計等等層面,北京地鐵(至少我搭到的四、五條線來說)看得出來也有付出一定地努力在發展,以其誠意看來,完善之期指日可待。
一個約著打牌的晚上,我們建中、北一幾個朋友是放著牌不管,一面吃著附近超市買的零食,一面不知不覺地聊著聊著,就交換了五個小時的秘密。夜晚的魔力便是使人沉醉,便在舒適的氣氛中,將自己的小故事們娓娓道來。那是彼此完全信任的五個小時,也是我們透過對陌生朋友坦承自己,藉而能用新的角度、更誠實的角度審視自己這十來年人生的機會。在談論自己的小故事的過程中我發現,有很多回憶早就被我忙碌的生活掩蓋了,尤其是那些醜惡的、我試圖抹滅的。我說著自己的故事,竟更像是在說另一個女孩的故事一般,有種虛無縹緲的不真實感。重新審視過自己的人生,我也才明白自己為何在某些方面執著地簡直跟自己過不去,原來那些是有原因的。或許是我們彼此知道未來不會有太多交集,因此更有理由誠誠實實地坦承自己了--反正當下說的任何話都不可能成為把柄,略嫌陌生地對方也無從查證,反而能夠放心地說實話呢。這或許不是來到北京才會有的經驗,但,人的一生當中,能夠這樣分享那些年少輕狂煩惱的機會又有多少呢。
在我們抵達北京後才知道,聯歡晚會時,各地的表演大概都只有十分鐘的時間。於是,帶隊老師的學生白白、心寧等等,擔下了安排台灣演出事務的工作。而在我成功擔任台灣人合唱指揮後,《風箏》成了我這次旅程的背景音樂--旅途中我聽了無數次歌曲,並且在短短幾天內盡可能將每一句歌詞演唱的性別記起來,對於記性差得可憐的我來說,其實是非常大的挑戰。雖然那天表演得看起來頗有準備,台灣人在演出前只排演了兩次,不過這兩晚都是非常特別的回憶!雖然浪費在北京得大好夜遊機會,我們還是乖乖地出席了他們所說的「練習」,卻不得不說--在這兩次的練習當中,我得到了再多的出遊無法取代的珍貴回憶,也進一步體會了所謂「緣分」的意義。第一晚練習我們戲稱之「台灣派對」,有了高級音響的陪伴,數十個台灣人擠在一間小小的雙人房內高唱台灣流行歌曲。在聽慣北京腔、時時必須謹言慎行的數天之中,終於有一塊小小的空間讓我們縱情狂歡。雖然實際上不敢發出太大的噪音,整場「練習」也不過幾十分鐘就結束了,這幾十分鐘內,台灣音樂卻是我們共同的語言。也是因為這場「練習」,我才明白身處異地時,和所謂「同鄉」歡聚的喜悅。而第二次練習由於是我要求的,個性使然,較第一次正經了許多。由於人數問題,我們很大膽地選在飯店挑高大廳三樓的圍欄旁--一個歌聲能夠傳遍整個大廳的地方--練習。或許也只有十六、十七歲的我們有這個膽量在高級商務飯店的大廳唱歌吧!多麼熱血的歲月啊!
北京航天科技夏令營 台灣同學們的大合唱《風箏》在自己反覆的記歌詞之後,很快,也很不捨地到了聯歡晚會的時候。這就是台灣學生的音樂!當我們手拉手敬禮,我才驀地意識到,這意味著某種結束。
[這塊就隨興亂亂寫:P 官方版沒有]
→萬豐小吃城裡見到了令人驚艷的北京傳統技藝,包括「叫賣」的表演,也學到很多老北京經典生活文化的相關知識。老師傅表面上看來是普通的大叔,沒想到叫賣起來,那聲音宏亮充斥全場,真的很不可思議。此外,我們幾個外地人似乎在小吃城的北京特色小吃中,吃到了驢肉而不自知。回想起來,那個口感真的很特別,比平常吃的牛豬都鬆軟呢。
→以往在台灣就吃過北京烤鴨,但自然沒有北京那樣好吃!北京烤鴨令人唇齒留香,特別難忘--我簡直一見鍾情 <3 只要桌上有烤鴨總是會被吃空,真的很好吃。不過感覺很貴--從 有烤鴨的餐裡,其他菜色都會特別糟糕 這點來看,就已經十分明顯。
→我喜歡晚上溜去麥當勞買點心,覺得布丁口味的蛋捲冰淇淋實在是太棒了,還有隱隱的焦糖味,台灣沒有真是太可惜。(BTW肯德基22:00打烊,真是不習慣)
飲食無疑是我在北京生活需要克服的一大難題。由於家裡不做菜,我平時在台灣習慣吃西式餐廳,不用說中式餐具的用法不大熟悉,筷子拿不大好,連中菜我都吃不大習慣,身為華人的一員還真是慚愧。幸好朋友們都很照顧我,幫我夾菜、盛飯等等,讓我能夠掩飾這樣咬嚙性的小煩惱,實是感動十分、感謝十分。
原諒我的隨性--我向來不是個很會寫心得的人(所以會寫心得的人,對我來說都是值得崇拜的生物(?))。而這些,又僅僅是憑著我狹小的視野和淺薄的見識,分享的一些感悟罷了。就跟每個普通人一樣,為了再一次回味旅程中的點點滴滴,我以事件為主,時間為輔,串起這次旅程的所見所聞。
Jul 19, 15 18:35 CA186 抵達北京。
北京對我來說,是十分陌生的城市。雖然耳熟能詳,亦是心之所嚮,卻總覺得隔著一層神秘面紗。論歷史文化、論科技發展、論法規論政治論教育......,無一是我能肯定自己清楚的。帶著些微的徬徨,但有更多的興奮與求知慾,我踏進這個充滿未知的都市,開始了這七天六夜的旅程。
北京市海淀區航太城(Jul 20 & 21)
這是個中國的官方企業,也是本次營隊的主辦單位。 |
中華航太博物館
錢學森青少年航太科學院
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會展中心
中國科學搖桿與數字地球研究所
兩天的時間可以有多少的學習?這兩天可說是我從小到大「新思考獲得最密集」的兩天。一是參觀了許多機構和展廳,透過導覽員清楚而熟練的講解,習得了海量與航天有關的知識,驚嘆之餘,也認識了自己的不足;二是透過各式各樣令人印象深刻的體驗,擁有了不少不可抹滅的特別回憶;三是透過和台灣、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五個地方來的同學們互動,除了對彼此的文化有進一步的瞭解,對自己的身分與文化也有了更深的體認和認同。
由於涉及機密等等因素,館內許多區域是不開放拍照攝影的。 且放一張我們第二組在廳外,和火箭模型的合照。 |
的故事,體現了「創人類航天文明,鑄民族科技豐碑」之精神,又是多少科學家共同努力而成的心血結晶,是如此地令人敬佩;再看到那外表閃爍著金光銀光的各式衛星,儘管對內部結構不甚了解,憑其功能便能想見其中的高科技,而理解它們的豐功偉業及故事後,更是對研發出它的科學家們感到欽佩不已,心中也多了許多對於利用科學技術為人類生活帶來正面影響的嚮往。
創人類航天文明,鑄民族科技豐碑 |
不能不提讓人意猶未盡的體驗課程,從各式失重體驗、模型火箭組裝、發射模型火箭,到甚至模擬真實火箭發射等等,從實作中學習,真的非常有趣。第一次感受失重,面對大型失重機械雖然難免畏懼,卻仍以嘗試的心態自告奮勇,也算是對自己的挑戰。原先還苦苦哀求操作員簡短機械運作時間,聽操作員說會意猶未竟還不甚相信。直到失重機械結束運作的剎那,突然很想賴在上面再玩個幾回呢。畢竟,人生難得幾回失重!(鄧麗君〈何日君再來〉:人生難得幾回醉)。模型火箭的組裝與發射之於我,也是第一次。雖然手頗笨拙,而且因為過度興奮而時常在狀況外,但經過隊友們的幫助與指教,終於還是成功組裝了,真的很感謝熱心的隊友們!也很感謝隊友們讓我使用每隊五人的發射名額--起初很擔心自己的火箭無法成功發射,但在放入火藥、插上安全栓、倒數、按下發射紐的過程中,興奮之情真是難以言喻。再看著自己組裝出來的火箭模型在一秒內飛上一百米的高空後,被風帶到更遠的地方去,除了發射成功的滿滿成就感,內心也充滿了希望與喜悅的正向力量。模擬真實火箭發射也是非常難得的經驗--這絕對是台灣的相關單位看不到的大型教學設施!台灣雖然也致力於青少年科普教育,但即使是最具權威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也幾乎沒有這樣規模的成套機具供喜愛科學的青少年體驗。感謝隊友們的支持與協助,我有幸以搶答的方式成為十九人體驗名額中的一員。模擬過程中我擔任北京控制台的角色,保持全神貫注地監視各個畫面,依流程發號施令,再聽著各個機台輪番回報著「某某測驗準備」、「某某測驗開始」、「某某測驗成功」等語句,感受到分工合作的重要性與效能,到了火箭成功發射的剎那,某種成就感竟也油然而生。感謝各個相關單位讓我們能夠有這些精彩的體驗,也非常感謝隊友們讓我使用這些有限的名額。
北京之美--[日] (Jul 21~24)
奧運村--鳥巢! |
奧運村--水立方! |
故宮(紫禁城)
天安門廣場
中國國家博物館
首都博物館中國科學技術館奧運園區
居庸關長城
王府井
漫步在北京街頭,灰濛濛的天也別有一番風味。我們參觀北京最經典的幾個景點,也品味北京的文化之美。王府井
行前很認真地再次詳讀了友校於北京進行海外學習後出版的書籍,再次因為其中深刻的感悟,而對北京又多了一層嚮往。沿路上的車程,透過導遊姊姊精彩的解說北京的歷史與文化,我們對北京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自然更是期待接下來的文化之旅。
「故宮」一詞,對於台北市的學生來說,代表一個精而美、古色古香的博物館;但到了北京,車還在故宮外牆之外,看著雄偉的城牆和美麗的護城河,聽著導遊介紹著正映入眼簾的精巧角樓,便開始開始明白:自己即將受到很大的衝擊。對於喜歡欣賞建築的我來說,故宮無疑是個太過美麗的地方。某些朋友對故宮的印象是「很像真三國無雙的場景」,某些朋友表示「這雄偉壯麗之下不知埋了多少白骨」,而我,踏進故宮中,便受到了難以言喻的震撼。這樣大型的宮殿,是我此生不曾看過,未來可能也不會再看到的。於是我噤聲,一面聽講,一面仔細觀察,盡可能不遺漏建築物的任何細節。取代照片、明信片或紀念品,我希望將自己受到的震撼,偕同這座城的文化之美,一併刻進心裡,再將這難忘而特別的記憶帶回台灣。
第二小組在故宮太和殿前歡樂合影! |
後宮屋頂一隅 |
居庸關--天下第一雄關也是個充滿歷史感的地方,底下埋了多少白骨更是難以想像。挺瑋、揆紘和我用了僅僅十來分鐘,成為了整個營隊最快爬上居庸關長城的人。我們聊天、唱歌,閒聊著「看到長城這麼高是否就不會想攻打了」之類的玩笑話。實際上,大家心裡自有底--這長城何嘗不代表著農業民族對於維持和平的希望?也有多少草原民族的勇士,不惜萬難遠赴此地,只為了替族人謀求更好的生活環境?以意義論,談判固然能維持最理想的和平,但建築長城卻能讓人民(其實是領導者)更有安全感--畢竟,再多的契約,都是防君子不防小人。作為「防」的象徵,長城背負著屏障外族的重要使命。沒有她,亞洲歷史勢必改寫。
在天安門廣場合照。同時攝影者的背後就是一輛警車。 |
我非常喜歡這個館徽 (館徽簡體譯作"标志":0) |
國家博物館中有許多古老的錢幣與瓷器、青銅器等等,但我印象最鮮明的兩個展廳,一個是掛滿毛像的紀念廳,另一個則是抗戰七十周年紀念展。台灣和大陸之間,最受矚目的往往還是政治相關問題。難得來北京走一趟,自然也想看看北京視角中的毛主席和國民黨。
在國家博物館一個愛國主題的紀念展廳。 我們模仿的是右一背後那張表情動作浮誇的毛像。 |
在毛像展廳中,我細細觀察每一幅畫中如何呈現毛主席的英姿,同時也想起台灣學生對於蔣中正的看法--學校的「蔣公銅像」對學生來說,代表一個歷史教訓,代表當年曾經使人民盲目崇拜領導者的政治手段。到了台灣的和平紀念日,銅像更成為學生們惡搞的對象,被貼上、漆上「殺人兇手,何須紀念」等等標語,早已成了個笑話。台灣的政論節目,把大多數執政者批評得一無是處,也使得台灣人對於台灣的政府團隊,大多抱持著負面的印象。由此可見,對現代人來說,政治人物也是會犯錯的血肉之軀,並不特別值得崇拜。滿廳的毛像,或許也逐漸成為見證當年領袖崇拜的文物了。
(全民國防教育全球資訊網抗戰勝利暨光復70週年專頁) 除了抗戰勝利:民國政府慶祝「台灣光復」; 中共政府慶祝「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如下圖)。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 |
身為國民軍後裔,陸台兩方的政治問題對我來說特有吸引力。基於不惹是生非,我嘗試從零碎的資訊中找尋任何相關的蛛絲馬跡。然而屏除政治因素,當地人也是我好奇的對象--由於大陸人充斥於台灣觀光區,影響了台人對陸人的觀感,「陸客」一詞在台灣幾乎帶有貶義。雖然不是第一次到大陸,我對於當地人的素質還是很感興趣!
科技館的人潮,大概是台灣科博館的三四倍,其中很多設施也較台灣完備、科技化許多。在我們站立著觀看一部「宇宙的起源」影片時,背後因為人潮而十分擁擠,許多家長讓小朋友坐在肩上看--這樣的情況在故宮各宮殿也十分常見,往往影響到其他的參觀者。我身後有個坐在爸爸身上的小男孩,雙腳不斷地踢著我的背,影片播放過程中也有不顧他人,和小朋友大聲交談的家長。記得導遊燕子姊曾委婉地說過,北京人的素質已經挺高,那些影響別人的多是外地人,而北京人本身也對那些行為不以為然。其實,不說大陸,台灣的科教場館也有不少沒有素質的家長和小朋友,總是存在著一定比例的。事實上,我所見到的北京街道都是乾淨整潔的,路比強調路平專案的台北要平坦漂亮的多,也沒有什麼違停車輛,是個很美、素質頗高的都市呢。
看起來像一束蕈類的路燈。 事實上,更像蕈類的是觀光用途的 釘子塔,我戲稱為杏鮑菇塔。 |
奧運園區是個讓我非常驚嘆的地方!除了親眼見到了鳥巢、水立方兩個令人驚豔的建築物,我也酷愛裡面精心設計的路燈(像一束蕈類)、通訊塔(玲瓏塔,看起來像檸檬塔)等等。除此之外,不得不提的是環境風水的講究--在台灣蓋現代風格的建築,講究綠化、環保等等,卻很少聽到還講究風水的;北京卻將奧園選在最精華的龍脈上,而龍脈上還有其他的經典建築。此外,奧園的龍形水塘也是個很美的巧思,其文化意義更是不言而喻。或許我們漫步於奧園的心情,就像是外地人來到盛況不再的台北花博場館?停下腳步,讚嘆、欣賞這些建築作品的美善,我試圖模擬建築師當初設計出這兩個場館時的想法。除了很棒的點子、高品味的美感,絕對也少不了施工團隊的專業技術,因此這幾些建築物不但是建築師的經典之作,想必也是整個工作團隊的心血之作。有時候我想,即使時間有長、有短,這些建築都有固定的使用年限,這些美都不會是永恆。人類也真是種浪漫的生物,竟然願意為了曾經的美好,花費這麼多心血、人力完成這些作品。我又想像,鳥巢和水立方這兩個現在來看十分新潮的建築物,到了未來的某一天,當流行的審美觀又向前走了幾步,她們也將和許多先例一樣,成為一些老派、普通的建築物吧!是否還會有遊客為了一飽眼福而來?或許,這些重金投資建造、象徵繁榮進步的場館,在拆除前也早已盛況不再?此外,在奧園中,我們留下了很多小組的歡樂回憶--經典建築物前歡樂地拍醜照,再熱血地於集合時間奔跑回集合點!這些回憶,等我變成老奶奶了再回想起來,肯定還是會會心一笑的。
令我驚異的王府井傳統燒烤。圖為販賣蠍子串和海星串的小店。 |
說到王府井就不能不提提傳統市場裡的小吃!原先有耳聞這市場值得一逛,但實際看到販賣傳統燒烤的店家,還真是驚訝滿點。看到一串串還舞動著爪子的蠍,還有那一隻隻比起食物更像飾品的海星,雖然自己真的沒膽吃,真想看看當地人食用那些神奇串燒的畫面。只可惜我們在市場繞了兩回都沒有看到。還記得台灣的豬血被外國媒體評為世上最噁心的食物,引起了很大的爭議,但我自己吃起豬血還是覺得挺好--或許外國人看台灣人吃豬血的感覺,就像我們看北京人吃蠍子、海星吧。文化之間果然需要更多的尊重,其相異處便值得我們敞開心胸好好欣賞。此外,在王府井大街,我們購買了「天福茗茶」--因為台灣有一家和它招牌配色、形式幾乎完全相同的知名茶鋪「天仁茗茶」,身為台灣珍珠奶茶的愛好者,我迫不及待品味北京人心目中的台灣味。或許是融入了當地人偏愛的口味,同樣的珍珠奶茶,在北京的奶味便和台灣風格不同,更含了點帶著特殊香味的甘甜。相較於台灣本地的經典款珍珠奶茶,似乎是獨樹一格--不地道,但也有另一番風味。
事實上,因為某些原因,我在台灣時就曾經幾度到電視臺演出,也有幾次受訪經驗,因此這次攝影組隨行、央視錄影,對我來說或許不是那麼新鮮,但不可認的是,它會是個特別的回憶。在挑選台灣代表的那一晚,我開始深深感受到自己的自傲與不足,也明白了一點:不要妄想單憑考試成績戰勝別人--這個世界要的是能力和態度,不是成績單。若用簡單一句話囊括:沒有被選上,我輸得心服口服。在錄影現場,我再次感受到了流行用語「神人」--看著他們答出那些困難的題目,台下的我幾乎是瞠目結舌!雖然過程中難免出了點小狀況,整個錄影的過程是歡愉而有趣的,同時,也真真令我印象深刻。
北京之美--[夜] (Jul 21~24)
建北溫馨故事團時間
台灣派對
《風箏》之夜
聯歡晚會
由於晚餐之後大多沒有排定行程,在北京的六夜真是十分精彩。雖然由於帶隊老師聯絡方便等因素,許多晚上是和台灣人一起度過的,卻仍是很美、很難忘的回憶。
中式辛巴克! |
雖然逛的時間不多,大街走到一半就趕著地鐵末班車回去了,但還是個很特別的體驗--光搭地鐵就很特別。台北捷運非常嚴格規定車上不能飲食,電扶梯也有右立左行的習慣,這兩件事是北京地鐵看不到的,相較之下我自然月是故鄉圓地比較喜歡台北捷運。論裝置藝術、室內設計等等層面,北京地鐵(至少我搭到的四、五條線來說)看得出來也有付出一定地努力在發展,以其誠意看來,完善之期指日可待。
一個約著打牌的晚上,我們建中、北一幾個朋友是放著牌不管,一面吃著附近超市買的零食,一面不知不覺地聊著聊著,就交換了五個小時的秘密。夜晚的魔力便是使人沉醉,便在舒適的氣氛中,將自己的小故事們娓娓道來。那是彼此完全信任的五個小時,也是我們透過對陌生朋友坦承自己,藉而能用新的角度、更誠實的角度審視自己這十來年人生的機會。在談論自己的小故事的過程中我發現,有很多回憶早就被我忙碌的生活掩蓋了,尤其是那些醜惡的、我試圖抹滅的。我說著自己的故事,竟更像是在說另一個女孩的故事一般,有種虛無縹緲的不真實感。重新審視過自己的人生,我也才明白自己為何在某些方面執著地簡直跟自己過不去,原來那些是有原因的。或許是我們彼此知道未來不會有太多交集,因此更有理由誠誠實實地坦承自己了--反正當下說的任何話都不可能成為把柄,略嫌陌生地對方也無從查證,反而能夠放心地說實話呢。這或許不是來到北京才會有的經驗,但,人的一生當中,能夠這樣分享那些年少輕狂煩惱的機會又有多少呢。
在我們抵達北京後才知道,聯歡晚會時,各地的表演大概都只有十分鐘的時間。於是,帶隊老師的學生白白、心寧等等,擔下了安排台灣演出事務的工作。而在我成功擔任台灣人合唱指揮後,《風箏》成了我這次旅程的背景音樂--旅途中我聽了無數次歌曲,並且在短短幾天內盡可能將每一句歌詞演唱的性別記起來,對於記性差得可憐的我來說,其實是非常大的挑戰。雖然那天表演得看起來頗有準備,台灣人在演出前只排演了兩次,不過這兩晚都是非常特別的回憶!雖然浪費在北京得大好夜遊機會,我們還是乖乖地出席了他們所說的「練習」,卻不得不說--在這兩次的練習當中,我得到了再多的出遊無法取代的珍貴回憶,也進一步體會了所謂「緣分」的意義。第一晚練習我們戲稱之「台灣派對」,有了高級音響的陪伴,數十個台灣人擠在一間小小的雙人房內高唱台灣流行歌曲。在聽慣北京腔、時時必須謹言慎行的數天之中,終於有一塊小小的空間讓我們縱情狂歡。雖然實際上不敢發出太大的噪音,整場「練習」也不過幾十分鐘就結束了,這幾十分鐘內,台灣音樂卻是我們共同的語言。也是因為這場「練習」,我才明白身處異地時,和所謂「同鄉」歡聚的喜悅。而第二次練習由於是我要求的,個性使然,較第一次正經了許多。由於人數問題,我們很大膽地選在飯店挑高大廳三樓的圍欄旁--一個歌聲能夠傳遍整個大廳的地方--練習。或許也只有十六、十七歲的我們有這個膽量在高級商務飯店的大廳唱歌吧!多麼熱血的歲月啊!
北京航天科技夏令營 台灣同學們的大合唱《風箏》在自己反覆的記歌詞之後,很快,也很不捨地到了聯歡晚會的時候。這就是台灣學生的音樂!當我們手拉手敬禮,我才驀地意識到,這意味著某種結束。
品味北京(Jul 19~25)
萬豐小吃城的秀場演出 |
→萬豐小吃城裡見到了令人驚艷的北京傳統技藝,包括「叫賣」的表演,也學到很多老北京經典生活文化的相關知識。老師傅表面上看來是普通的大叔,沒想到叫賣起來,那聲音宏亮充斥全場,真的很不可思議。此外,我們幾個外地人似乎在小吃城的北京特色小吃中,吃到了驢肉而不自知。回想起來,那個口感真的很特別,比平常吃的牛豬都鬆軟呢。
→以往在台灣就吃過北京烤鴨,但自然沒有北京那樣好吃!北京烤鴨令人唇齒留香,特別難忘--我簡直一見鍾情 <3 只要桌上有烤鴨總是會被吃空,真的很好吃。不過感覺很貴--從 有烤鴨的餐裡,其他菜色都會特別糟糕 這點來看,就已經十分明顯。
→我喜歡晚上溜去麥當勞買點心,覺得布丁口味的蛋捲冰淇淋實在是太棒了,還有隱隱的焦糖味,台灣沒有真是太可惜。(BTW肯德基22:00打烊,真是不習慣)
飲食無疑是我在北京生活需要克服的一大難題。由於家裡不做菜,我平時在台灣習慣吃西式餐廳,不用說中式餐具的用法不大熟悉,筷子拿不大好,連中菜我都吃不大習慣,身為華人的一員還真是慚愧。幸好朋友們都很照顧我,幫我夾菜、盛飯等等,讓我能夠掩飾這樣咬嚙性的小煩惱,實是感動十分、感謝十分。
人民日報海外版(Jul 25)
回程登機前,我拿了一份"人民日報海外版",非常仔細地閱讀了幾回。真的和台灣報紙有非常大的不同。國際方面,不難見到政府灌輸的鮮明立場,像是仇日情緒;國內則是花了非常多的版面寫航天科技重大進展、國內青少年得了國際機器人競賽的什麼獎項等等,沒有一點負面的言論,讓我十分驚異,也有了許多思考。友情無國界(Jul 19~25)
在這個營隊中認識的各國朋友,真的非常值得紀念!儘管語言上多有隔閡,還是會盡力理解,擁有了許多共同的話題。笑笑鬧鬧之中,彼此之間也非常照顧,我們總一起行動、一起崩壞、一起耍腦,吃飯配點心水果飲料還有...遊戲!很高興可以認識你們這些朋友,來自不同的國家,我們都各有特色,但共通點 都是很好相處的人:D 難得營隊可以待在全營隊最強、最嗨、感情最好的小隊裡真的很幸福!(打這段文字的時候我已經回來台灣一個月了,但真的忘不了可愛的你們) 來台灣玩一定要找我喔!!!
留言
張貼留言